我爱吃虾

如何让小龙虾更“值钱”?四川88名新型农业经理人专程到湖北潜江“取经”

  稻香虾肥,一亩双收!稻虾综合种养生态养殖模式,正成为我省不少地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省正在努力建设“鱼米之乡”,实现“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目标是用3-5年时间,发展稻渔综合种养500万亩以上,通过稻渔综合种养产出的水产品达到50万吨。这一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依靠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10月25日,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四川省水产学校承办的四川省2021级农业经理人“稻虾双水双绿丰收”培训正式结业。本次培训时间为10月10日至10月25日,分2个阶段进行,来自全省21个市(州)近88名学员参与培训。 四川省水产学校副校长龙祥平介绍,本次培训旨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落实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政策,发挥专业培训机构在智力、技术和资源上的优势。培训以乡村振兴战略与新型职业农民责任担当、以稻虾种养技术知识为核心,紧紧围绕稻虾产品质量安全、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品牌建设、实地观摩学习等内容开展。培训过程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小班教学,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教授,分模块授课,采取集中授课与交流讨论、现场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讲求实效、促进交流。通过培训,让学员对稻虾综合种养的理论知识有了一个系统的认识,通过实地考察学习,让学员们知道回到家乡如何干的问题。

  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员们前往中国小龙虾之乡湖北省潜江市,考察当地小龙虾规模化养殖基地、中国小龙虾交易中心——“中国虾谷”、生态龙虾城,专题学习小龙虾养殖、深加工、池塘精养等新技术,深入了解当地小龙虾产业提档升级的“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种”。靠着一只只小龙虾,湖北省潜江市建立了全国最大的潜江龙虾产业加工企业集群,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地率先建立了虾稻全产业链技术标准体系,截至2020年底,潜江市小龙虾虾稻共作面积达85万亩,虾稻产业综合年产值达520亿元。

  在潜江参观学习时,来自内江市威远县“90后”家庭农场主卢俊超直呼眼界大开。他是一名返乡创业的农民工,7年前,从自家的2亩田开始小龙虾养殖,成功小试牛刀后,他养殖规模逐年扩大,目前已有102亩。此次潜江之行,卢俊超的视野进一步扩大。“思路更加清晰了,当地成功的案例,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培训刚结束,卢俊超心里已经有新主意。他思考着,其实可以一水三用。“第一用就是稻谷种植,第二用是每亩稻田可以套养20条草鱼、10条花白鲢,第三用就是冬天养虾。”卢俊超粗算了一笔账,“套养的草鱼、花白鲢等长到2斤左右就可以销售,加上收割的稻谷产生的价值,这两部分收益基本上能覆盖种植和养殖的成本,而小龙虾就是纯收入了,预计每亩能达到1500-2000元的收益。”他笑着说,这将进一步增加乡亲们的收入。

  结束了湖北省潜江市的5天实地考察学习后,学员们返回成都,进行第二阶段学习。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相关处室负责人为学员们解析我省家庭农场主要政策以及推动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的举措,技术专家为他们传授小龙虾工厂化人工繁育知识、四川小龙虾“早上市”养殖技术、小龙虾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等实用技术,省水产学校相关负责人为他们讲授新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建设,省农经总站相关负责人为他们进行农业经营性用地流转政策解读与案例分析。此外,学员们还进行农村电商运营及网络销售技巧的培训学习,开展农产品新媒体营销演练等。整个培训内容既丰富又扎实、实用。

  从事小龙虾养殖已9年的“85后”青年曾远,是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象山村党支部、村主任,他同时还担任自贡荣鑫小龙虾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沿滩区小龙虾养殖协会会长。他所在的小龙虾专业合作社是在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基础上发展组建的区域性农民合作社,有成员146人。曾经社员里的持卡贫困户有121人,伴随着当地小龙虾产业发展蒸蒸日上,社员们全员脱贫摘帽,正向着小康生活奋进。“刚开始,我们因为没有太多经验,对外面产业的发展也不是很了解,所以走了很多弯路。”曾远感激地说,幸好有党委政府的倾力帮助,给予各种指导和培训,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产业发展,提升了技术和管理水平,所以这几年我们合作社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合作社辐射带动农户350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目前,合作社养殖规模已达到4000多亩,年产值1200万元以上。”说到这里,曾远有些自豪地说,“我们还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谈及此次培训学习,他连连感叹“很有必要”。“过去,我们就像‘井底之蛙’。这次走出去后,才发现很多新天地。”曾远说,潜江的小龙虾规模能做到那么大,不仅因为当地自然条件优越,更重要的是他们小龙虾全产业链的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当地普通农民都对小龙虾的养殖技术非常了解,什么问题都很清楚该如何解决。“这一点太重要了。反观我们自己,实际上这样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曾远说,此次回去后,他将为乡亲们做好培训,将学到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进一步提升乡亲们的养殖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推动产业发展。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