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我爱吃虾> 长沙小龙虾 >进来!!对长沙小龙虾一探究竟
进来!!对长沙小龙虾一探究竟
四季分明的带季风气候和环境优越的洞庭湖给口味虾的原料——淡水小龙虾,提供了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据民间传说,曾洞庭湖鱼虾一片泛滥成灾,人们把吃虾当成了一件为民除害的事。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口味虾还未“正式问世”,小龙虾还是一种“贵族”才能吃得起的食物。据市场和民间的调查,口味虾兴起时是在夜宵摊上被人们追捧,后来才成为人们饭桌上的食物。小龙虾制作方法简单易懂。只需将龙虾洗净,蒜姜葱等放入锅内炒成汁,再加入龙虾即可。而为什么口味虾能够成为传统小吃呢?我想这大概与长沙人的“重口味”有关系。长沙是一个外来城市,大部分人口从湘西,湘潭等盛产辣椒的地方迁入,也不免人们把辣椒这个特色带到了长沙本地。正是当地人对辣味的追求,才用辛辣的配料做出色泽诱人,口感鲜辣的口味虾。
如今小龙虾在长沙街头随处可见,而我特别想提起的是一家叫辣不怕的店铺。它位于芙蓉区的火星镇,由一个执着的正宗湘妹子邬小玲开创,刘超师傅掌厨,已有20年的历史。在辣不怕的带领和推动下,口味虾的文化逐渐风靡长沙。大师傅刘超手艺炉火纯青,起锅、热油、爆香、过油、翻炒、加汤、收汁,一气呵成(文字来自凤凰海南财经新闻)。据百度调查,他们口味虾的研发来自益阳南县的做法,创作口味虾的灵感源于一次邬小玲在益阳刘超家里吃到了十分可口的虾,她说“要是在长沙做虾,一定会火。”他和刘超都一致点头,当即回长沙做起了虾。“像卤水一样,做口味虾也有一锅汤。”邬小玲说。由于店铺的商业化,我们调查过程中很难见到那一锅神秘的汤。但由卤水可以想象到,小龙虾锅底的复杂,浓郁,飘香,才使得他们家的口味虾如此有辨识度。每天店铺打烊其他员工都独自回家以后,刘师傅还要留下来继续研究这锅汤底。将小龙虾,猪骨等秘制配料加入汤锅中熬制,成了他20年每天下班后的必修课。20年如一日,这些活已经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我们看到,他们在探索口味虾的道路上,又何不体现着我们现在所宣扬的民族精神和工匠精神呢。在现今高速发展的节奏中,中国社会存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过于浮躁,急功近利,很多领域缺乏学术研究的高精尖人才,而又有几个人愿意把自己本该休闲娱乐的时间投入到一锅锅底中呢。刘师傅用自己半辈子的行动诠释了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他们不仅给小龙虾灌入了可口的汤汁,更是将这种精益求精,敢想敢做的精神注入了小龙虾,随后再注入每个长沙市民心中。而地球村的兴起,更是带到了世界各地。我十分欣赏的便是他们创业的勇气,拥有敢想就敢做的精神。古人王阳明也宣扬“知行合一”,在他们身上即表现为将想法付诸于实践。相反,现在大多数人喊空口号,梦想着一夜暴富,却迟迟不行动,那也只是梦想罢了。而我们作为时代的青年一代,更是要学习他们这种敢想就敢做的精神。在生活中获得灵感,拥有较高的眼界,勇于创新,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也是社会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
虽说口味虾是长沙著名传统小吃之一,但如今商业化情况极其严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看到市场上打着口味虾招牌的店铺无处不在,当我们问起店主或店员口味虾历史发展与文化底蕴时,大多数只能回答出“这是我们长沙特色小吃”。而许多外地人来旅游时,也只是听说有这么一个出名的小吃,吃尽自己盘中的虾便匆匆离开,完全忽略了虾的内涵。各种商铺越来越注重口味虾的竞争力给自己带来的利益,逐渐忘却了虾文化的魅力。传承虾文化是每个长沙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老长沙文化只有不断经过传承与创新,这座城市才能拥有自己的气味和灵魂。
“20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坚守在这里,还原最经典的老长沙口味虾,希望这盘口味虾能成为让老长沙人幸福的味道和记忆。”邬小玲说(文字来源于凤凰海南财经新闻)。口味虾的历史算不上悠久,但从邬小玲这句话中的“味道”和“记忆”,我内心最柔软的那一块被触动了。这好似无论口味虾推广到哪里,长沙永远是口味虾的家,而无论长沙人走到哪里,能够吃上口味虾的地方就是家。
都说民以食为天,人与食物联系在一起,才拥有了烟火气息。当背井离乡的我们在某个网页上邂逅一份家乡的美食时,将勾起我们无数回忆,这时鼻子一酸,眼眶一湿,也只能拿起手机说“妈妈,我想吃家里的饭了”。
这是个人的第一次调研活动,一开始带着好奇且激动的心情接下这份作业。想着长沙是一个小吃聚集的城市,我和本组小伙伴都一致同意选择了长沙美食这一主题。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实地调研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大街上眼花缭乱的商业小吃店铺让我们无从选择,因为我们并不知道哪一家店铺才真正蕴含我们想要找到的文化。而在这次调研中所收获的,是小组合作精神。从选题到实地调研再到写报告,每个环节都需要每个组员的参与,遇到困难大家都集思广益,最后顺利地完成了。再其次就是作为一个外地人,对长沙这个城市又多了一份更深刻的了解。特别是在实地调查中,这是一个亲身融入城市,发现新事物,接触更多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