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我爱吃虾> 长沙小龙虾 >【江西上饶】稻虾村里说丰年
【江西上饶】稻虾村里说丰年
一个硕大的小龙虾雕塑屹立村头,舞动双钳、憨态可掬;134幢拆除围墙的庭院,粉墙黛瓦、绿意环绕;4000余平方米的知青广场连着知青书屋、知青小院、知青球场、知青菜园,勾起人们对当年的记忆历历在目;近百亩的荷塘白莲红莲交相辉映,栈道、凉亭可游可憩,紧依着村庄的沥青柏油路,洁净通达,沿着它开车十分钟就到了前往省会南昌的高速公路入口;早起的人们将养在稻田四周水渠虾笼里活蹦乱跳的小龙虾收上来,放上冰块、装上车辆,运往江苏、浙江、上海……
茨山村当年是鄱阳县乐丰农场茨山分场。乐丰农场原为福州军区江西建设兵团第六团,先后接受上海知青2000余人、景德镇知青600余人、本地知青600余人,其中茨山为第五连连部,居住知青300余人。王湘赣就是其中的一名上海知青。
田地相对宽裕的茨山人祖祖辈辈靠农田求温饱、靠稻谷增收益,也被牢牢系在田畈上,总是跨不进富裕的门槛。
令老知青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年,茨山村人均收入从2016年的5388元一下子跃升到2020年的31236元,成了鄱阳县乡村振兴的产业振兴示范点。如今的茨山村除了“知青村”的外号,还有一个远近闻名的别称——“稻虾村”。
茨山田地相对较多,但死守农田虽温饱不愁,却致富无望。面对村里最丰富的资源、最大的希望,茨山人只能望“田”兴叹。
早年家住近江河,识得龙虾智慧多。“在稻田里养龙虾,一水两用,一季稻两季虾”,村支书黄信文见的世面多,在电视和手机微信里看见过潜江等地稻虾共作的做法,冒出在田里做“虾”文章的念头。但当他上门劝导大家在田里养虾,通过稻虾共作增加收益、脱贫致富时,村民都觉得是痴人说梦、天方夜谭。
黄信文一边动员村里几个条件好、思想活的农户带头,一边带着村干部先学先试。他自己带头承包了30亩稻田,用“三顾茅庐的诚意,孔明借箭的智慧”引来稻虾共作技术,仅2018年收入就达十万余元,引得村里人刮目相看。
黄信文趁热打铁、因势利导,给大家算起了经济账:一亩田种庄稼,扣除成本收入只有500元,而养小龙虾收入4000元左右,是过去的8倍。稻虾共作,能点“田”成金,在家门口的田畈上长出“富裕花”。于是,当村里组织去湖北潜江学习养虾技术,还重金请来技术员时,很多村民坐不住了,纷纷行动起来。
贫困户徐冬春,父亲过世早,弟弟常年神志不清,老婆疾病缠身,一家五口的重担压在他并不宽厚的肩膀上。这个勤快的庄稼人不甘心与贫穷为伍,学起了养虾技术,2018年靠种稻养虾,收入过十万元,与贫困挥手说再见。
50多岁的熊国和当年反对稻田养虾,嗓门最大、吵得最欢,还曾经为此告状,后来一口气承包了60多亩田,收入20万元,成了稻虾共作的示范户、土专家。
村民姜飞龙,前两年只承包了20亩,去年一下扩大到106亩,收入超过40万元,成为全县稻虾种养的典型户,还到外村传经送宝。
从“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到“唤起农户同心干”,全村134户几乎家家吃起了“稻虾饭”。如今一亩田的租金已达到500元,是过去在一亩田里汗流浃背辛苦劳作一年的收入,茨山村4000亩稻田因养稻虾成了“香饽饽”,成了抢手货。
稻在水中长,虾绕稻边游。稻香虾肥、相生相贵,茨山人构建稻虾共作的生态系统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目光,订货学技的外地人也纷至沓来。
鄱阳湖米业公司在江西鄱阳工业园区投资办厂的同时,在茨山村建立了育秧和育(虾)苗基地,他们看好茨山。
在浙江慈溪创业的乐丰人盛梅松放弃了在外跑味精销售、年薪20万元的收入回到了家乡,种养龙虾200亩,拉开了大干一场的架势。
村里建起了小龙虾交易市场,成立了小龙虾生产合作社。茨山人不满足单一的稻虾种养,几乎家家都购置了插秧机、收割机,还有既能喷药又能施肥的无人机,大家开始走出去承揽机械化农业业务。小龙虾也通过线上线下卖到了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湖南等地,很多远在千里之外创业的鄱阳人和老知青在餐桌上能吃到家乡的美味,分享到家乡的幸福。上饶市人民政府把首届鄱阳湖龙虾节办到了茨山村。鄱阳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发展虾蟹产业的扶持政策,计划到2025年全县养殖20万亩,并引进湖南长沙文和里生态美食城开工建设,茨山将成为小龙虾重要供应基地。
黄信文告诉笔者,鄱阳湖米业公司决定今年投资1.6亿元建设智能化稻虾育秧育苗,延伸稻虾产业链条。
茨山人学会了使用互联网交易、物联网服务,休憩时也过上城里人生活:在知青公园散步徜徉,在文化小院书墨留香,在知青广场跳舞歌唱,在文明实践站观影联网,在工作站议事商量……
王湘赣幽默地对知青同伴感叹:当年辛弃疾写下“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为茨山村他要改为“稻虾村里说丰年,听取‘哇’声一片”。
- 上一篇:年轻人为什么这么爱长沙? 下一篇:回归一道菜可能是小龙虾品类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