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我爱吃虾> 盱眙小龙虾 >品牌引领盱眙小龙虾撑起富民创业路
品牌引领盱眙小龙虾撑起富民创业路
品牌价值超过200亿元,全县近80万人中有20万人从事产业相关工作,省委娄勤俭更是给予了“一只虾致富一方人”的高度评价……龙虾对盱眙而言,不仅是一张名片,更是为当地经济发展铺就了一条富民创业的康庄大道。随着全面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开启和努力打造成为南京都市圈北翼绿色增长极目标的提出,将加速产业转型、切实改善民生作为内增动能的中国“龙虾之都”,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9月中旬,小龙虾已开始打洞准备越冬,按照往年的惯例,养虾户在忙碌了大半年后即将迎来休整期。但在盱眙,另一波收获即将到来。随着虾稻共生模式的推广与普及,小龙虾季结束之后约半个月就将迎来水稻收获,一虾一稻实现了无缝衔接。
在淮河镇渡上村,西江月公司总经理石志明正在和工人忙着疏浚沟渠,这是为了让稻田里的水退了之后,小龙虾能够顺利回到沟里过冬。公司目前已吸引当地60户养殖户加盟,共有稻田面积1.1万亩,亩产超过5200元,产值比单一种水稻高出一倍。“稻田里有小龙虾,农药不能用了,但养虾需要投喂饲料和有益菌,反而让土壤变得更肥沃了。”石志明告诉记者,自己2019年开始领着村里人开展虾稻共生种养,第一年的收益主要投在了地里,从第二年开始便有了较好的产出,并且虾苗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产出中70%来自虾,30%是稻,通过一点一点摸索,我们现在最高亩产收益已经能达到近万元,这也让大家更有盼头。”石志明说。虾稻共生带来的明显变化,还有年轻人的回归。
在浙江打工3年后,“90后”的戚浩回到渡上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200亩稻田进行虾稻共养,收获季把小龙虾和稻米一起放到网上销售。“一年算下来,收入比在外打工多了近十万元。”戚浩说,这两年,儿时的同学伙伴陆续从城市返乡创业,昔日沉寂的乡村又变得热闹了起来。
统计显示,盱眙虾稻共生的面积如今已达66.5万亩,打造了沿洪泽湖大道10万亩、盱马路沿线万亩的集中示范区;县里先后制定了《虾稻共生产业发展规划》《虾稻共生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方案》等产业政策,与中国工程院张洪程院士共建院士工作站,培育盱眙当地的虾稻共生水稻品种。此外,县财政每年安排了1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龙虾产业发展,保险机构还为全县虾稻共生种养户提供龙虾养殖高温、干旱、洪涝及病害等特殊保险。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9月中旬,记者来到费庄村时,村委会大楼里的20多人正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坐在会议主持位置上的是34岁的年轻村李敏。“主要是蟹苗采购、土地流转还有规范用地的一些事情。养殖户都是很直率的,外人乍一听以为我们在吵架呢。”李敏打趣地说。
选择在“龙虾之都”开展规模化养蟹,这样错位发展理念和带头创造出的切实效益,是李敏在一年前当选村支书的主要原因。利用位于洪泽湖南岸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养过龙虾、外出打过工的小伙子3年前在村里率先养起了螃蟹。中秋节前夕,刚刚上市的螃蟹价格比去年同期要高出20%左右,这也让跟着李敏养螃蟹的蟹农们喜笑颜开。
长黄的时候要喂玉米,每隔15米左右要安装一个曝气头,中秋前夕苏州和南京的价格要相对高些……李敏对这些门道谙熟于心。3年来,他的养殖规模从最初的30多亩扩大到了260多亩,亩产超过1.2万元。带着大伙共同致富,养蟹带头人李敏也让村里人心服口服。
村民黄伟家的地此前流传给了李敏养蟹,看着自家地里红火的产出,黄伟提出想跟李敏“学手艺”,李敏二话没说,悉心传授技术,并将黄伟家的流传土地又转了回去。“现在大家都跟着李敏养蟹,虽然塘口是各家的,但是怎么养、怎么卖,我们都听他的。”黄伟说。如今在盱眙,像李敏这样的带头人越来越多。在新迁村,金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万思领着大家种植元胡,如今规模已达2000余亩,带动全村200余人实现就业增收;在陡山村,该村村、退役军人史春峰领着40多户村民种植碧根果、山核桃、黄桃等经济林木,年人均增收8000多元……
统计显示,全县50亩以上的带头种养大户已达4265户,这些带头人的先行先试和成功输出,已成为当地农户增收的重要途径。
离国家验收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盱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显得格外忙碌。这个规划面积达32.9万亩的园区涉及马坝、穆店、盱城街道、淮河、管仲、鲍集6个镇街、31个村居、9.52万人口,融合龙虾产业链上涉及的一二三产环节,打造了旅游景区、农业园区、农民社区的“三区共建”模式。
利用网上土地使用权竞价发包的模式,园区内管仲镇的土地最高拍出了超过每亩1000元/年的价格,让农民得到了最直接的实惠。“规整连片的土地更容易拍出高价,其他地方一般也就每亩700多元/年,但这里正常都在900多元/年。”
当地百姓也会在园区工作或按照150元/天的价格做临时工,一年算下来,流转和打工收入可达三四万元。”盱眙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袁孝春说。为了改变当地单一依靠农业的产业格局,以园区为载体,现代农业园如今已汇聚了龙虾集团、宝能生鲜、泗州城龙虾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55家,并先后投资新建龙虾香米精制中心、龙虾全球冷链物流交易中心、绿色食品产业园等一批重点项目。
袁孝春指着产业园办公楼旁的一家稻米加工企业介绍,像这样年销售在6000万元以上的稻米加工企业,园区内有12家,还有各类物流企业21家、餐饮旅游企业超过1000家。“3年前这里还没有小区、没有路灯。但现在这里路宽灯亮,晚上有很多村民出来跳广场舞,很是热闹。”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食品外,凹土、轴承、新能源等特色产业也在盱眙逐渐兴起。近年来,该县实施了制造业三年提升计划和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对开票销售和入库税收前30强企业建立挂包制度,实行“一企一策”培育,鼓励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骨干企业梯次培育和企业分类帮扶工作得到有效开展。
数据显示,近三年盱眙县已完成新海电子、希西维等技改项目223个,其中亿元以上技改项目15个,技改总投入达70亿元;全县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培育库企业数量达到了55家和24家。
“富民我们已经在路上了,富县我们还需要加把劲。”盱眙县委邓勇有感而发。虽然龙虾已成盱眙的“金字招牌”,二、三产业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其他全国百强县相比依旧存在差距。
“第一阶段是脱贫,现在龙虾产业让盱眙的人均获利已经超过了2万元;现阶段我们则要努力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这其中的核心就是大力发展工业。”邓勇介绍,近年来盱眙融入南京都市圈成果丰硕,204县道贯通安徽来安、南京,S601风景廊道等项目的加快推进,让省际交通条件逐步改善,位于盱眙的宁淮特别合作区获批江苏首个特别合作区,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省级南北共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新试点,今年还获批全省智能制造产业园创新试点。
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高端纺织和以凹土为代表的新材料、以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两高两新”工业主导产业。“盱眙的机遇在于发挥位于南京都市圈内的区位优势,全县加速发展实体工业经济的目标非常明确,政策也会进行重点倾斜。”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盱眙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县委县政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的发展理念。为此,会议上还特别为94家企业发放了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奖励资金共计2000余万元,这也表明了该县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尊重企业家的鲜明态度,释放出了举全县之力支持企业发展的强烈信号。
“近期县里出台了加快推进重特大产业项目建设‘八项举措’,从项目评审、要素保障、上位推进等方面制定了全流程推进配套机制,也欢迎广大企业家来盱眙多走走、多看看。”邓勇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