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油焖大虾最贵卖到200元,普通虾子售价在百来元左右。今年受干旱影响,小龙虾身价看涨,货源紧俏,油焖大虾水涨船高。成本上涨,使得龙虾店洗牌在所难免,路边摊撮短水虾店半数没有卖虾子,往年吃到九月底的油焖大虾,今年可能提早收场。
再过二十天,亮亮蒸虾就不卖虾子了。作为武汉第一家做蒸虾的虾店,亮亮虾今年在汉口开了三家新店。
上周日下午四点半,位于汉口万松园的亮亮蒸虾分店刚开门,厨子们光着膀子在后院赶着吃晚饭,好加紧开工烧虾子。
“生意最好时每天卖1千多斤,但现在每天只销七八百斤,大厨出外休假去了。”厨师小陈说,往年都要卖到九月底小龙虾下市,他们才改卖中餐。
小陈坦言,他们做了多年蒸虾生意,有批固定客户,今年新店开业销量肯定增加,但货源紧俏,不少路边虾店关门了。
记者在武昌秦园路、汉口万松园路以及复兴村等夜市一条街上,似乎少见排队光膀子吃虾子盛况,没有往年热闹,转让门面铺面不少。
季先生今年五月份在万松园路租下140平两层楼门面做餐饮,夏季主推油焖大虾,但短短两个月过后,他挂起门面转让招牌。
往年一到吃油焖大虾的季节,家住洪山的张先生就呼朋唤友在武汉三镇到处找虾吃。但今年,他却没吃几次。
“就5月份去吃过一次。”张先生说,今年的虾子没啥“吃头”,肉少,丢的多,随便一份百来元太不划算。
“不是靠老关系,都进不到货。”汉口复兴村双龙油焖大虾店老板李见龙说,他从黄陂、汉川等养殖户家直接进货,五六钱虾子,从去年的18元/斤涨到了21元/斤。一锅3斤左右的油闷大虾,从去年的88元涨到了98元。一到二两的大虾更是量少价高,每斤批发价都是36元,最贵200元/锅,比去年贵了12元。
武汉市农业局水产处副处长祝松青说,今年4、5月份旱情严重,湖塘都干旱了,导致小龙虾养殖面积减少,再加上去年小龙虾遭遇信任危机,市场价格行情不好,少数小型养殖农户弃市,总体而言,产量减产了20%,但价格方面,较往年整体涨了20%以上。
“今年属小龙虾进价十年来最高,但利润却缩水不少。”李见龙坦言,六年前,他一锅油闷大虾卖到80元,毛利可达50%。
但这样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李见龙说,今年一斤虾的成本为21元,人工、房租、配料等各个环节都涨了,一斤虾只能赚4元钱。
武汉餐饮服务处处长龚新华称,去年按17元一斤进价核算,很多油闷大虾利润有50%~60%,今年小龙虾成本上涨近三成,人工、租金等费用上涨,行业利润只有40%。
李见龙说,复兴村一片,专门做油焖大虾的只有他一家店,其他多是“撮短水”,平时做大众餐馆,到了夏季挂起横幅做油焖大虾,趁着五六月行情好,玩短线赚快钱。
据业内人士透露,往年“撮短水”行情好,一个夏季赚二三十万。今年遭遇十年来最高进货价,利润却最低,小店生意难维持,很多虾店摇身变回大众餐馆。
油焖大虾市场,两级分化严重。祝松青介绍,从去年开始,小龙虾消费日趋高端化,很多质量好规格大的小龙虾进军大型酒店。而大排档式的小龙虾店则有所萎缩。首先,由于今年小龙虾量少价高,很多小店没有稳定的货源,其次,市民对消费品的口味、环境等要求越来越高,大排档式的店面就面临生存困难。
龚新华预估,武汉有一两千家油闷大虾店,但只有50家左右专营店,很多餐馆临时“撮虾子”,眼下半数餐馆没有卖虾子。
他预计,今年的减产、高价带来市场的分化,注重品牌、质量的虾店、酒店将脱颖而出。小龙虾的口味更加丰富,做法更加干净卫生,这也是不断升级换代的过程,有助于推动这个行业,向良性竞争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