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养了十多年小龙虾,但却发现竞争越来越激烈,钱也越来越难赚,声称自己绝对舍不得吃池子里的大号小龙虾;
有的人经手了小龙虾价格暴涨的关键环节,了解小龙虾为何收购价格便宜,但物流时为了保证小龙虾鲜活需要把价格加上水、和泥鳅的等比例价格,最后到达目的地后价格翻了一倍;
有的人是小龙虾烹饪培训学校出来的专业烧虾师傅,他们烹制的小龙虾到底和大排档小龙虾有和区别?是什么导致了他们年薪超过30万元?
有的人专门兜售网红品牌的小龙虾,成本不到10元,售价20元,通过每个月换品牌的方式在不同的网络平台赚的盆满钵满。
十三香、蒜香、麻辣……不仅在武汉,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小龙虾,这几乎每座城市在炎炎夏日的夜晚专属的味道。
据中国水产学会发布的《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2020)》中显示,中国小龙虾产值从2016年的564.10亿元,上涨到了2019的4110亿元。
此前有数据统计,仅2018年,中国人就在外卖平台里吃掉了吃掉了约4.5万吨小龙虾。如果将这些小龙虾首尾相连,总长度可以绕赤道将近3圈。
今年,小龙虾市场迎来了微妙的变化。5月中旬开始,虾稻综合养殖的小龙虾开始集中上市,龙虾价格迅速“跳水”。
3-4月卖20多元一斤的小虾(0.5两以下),5月身价已经跌到了个位数,在8元一斤左右,甚至20元3斤的低价。
以武汉市靓靓蒸虾餐馆为例子,2013年一份油焖大虾价格为128元,如今已涨到接近200元的水平。同样的靓靓蒸虾,在上海受到房租、人力等方面的影响,一份油焖大虾的价格甚至高达268元。
一边是餐馆的涨价,另一边是菜市场小龙虾降价,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价格的变动?小龙虾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
养虾十年,刘志成先后见到不少人对他报以羡慕的目光,亲友总认为小龙虾是个稳赚不赔的买卖,但只有刘志成心里明白,
伴随着田野和湖水的略微腥气、辣椒和花生油的配合下,一盘鲜香扑鼻的“油焖大虾”就做好了。嗦虾,再来上几口啤酒,一天的疲乏就可以烟消云散。
2011年,刘志成承包了几亩池塘开始人工淡水养殖小龙虾,当时小龙虾还算是蓝海,刘志成赚了不少钱。
小龙虾是外来物种,繁殖力原本就极强,加上中国水域没有天敌,更是惊人产量,“如今小龙虾饲养的成本越来越高,我都快做不下去了”,刘志成说道。
水温升高、藻类增加,池塘生态的变化会导致虾田里的龙虾大量死亡,虾农称之为“五月瘟”。死亡的小龙虾如果不及时捕捞,则会导致整个池塘遭殃。
当地养虾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农户为主采用虾稻田的模式养殖,一种是类似刘志成这样的专业养殖户,采用池塘精养。
因为养殖门槛低,且能增加一季养殖收入,这也导致大量农户涌入养殖,和刘志成这样的池塘养殖户形成竞争。
池塘养殖养虾卖虾周期长,从4月开始捕捞,根据虾的规格和密度控制起捕数量,苗种过多时,不论大小,快速出虾,苗种不足时,留小捕大、及时放苗。
也因为不受稻田种植的时间影响,养殖户们都希望熬到下半年高价点时候再售卖,每亩成本在2500元左右,一亩地效益能达到3000到5000元。
根据《2020中国小龙虾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小龙虾养殖总产量达208.96万吨,但中国人一年龙虾消耗约量为120万吨。
这意味着小龙虾市场供过于求,加上新鲜小龙虾保质期只有3-5天,为了出尽快去库存,虾农之间必然会掀起一场价格战。
小龙虾捕捞后,挑虾人会将虾按照重量分为大青(7-9钱)、中青(4-6钱)和小青(2-4钱)。
大青一般会被高端餐馆收走,中青被虾贩和代理商流入市场、大排档,而小青主要卖到菜市场,收购价一斤10元不到,和大青相比差一倍价格。
小龙虾的运输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大巴车、冷链车以及专车。大巴车价格最便宜,但承载量有限,只适合6小时以内、小重量的运输,一趟数百元。
以顺丰为例,在潜江几乎以首重8元,续重3元的价格进行小重量(不超过5公斤)进行小龙虾运输,再另外收6元包装费,加上小龙虾在运输中需要添加水和冰块(5公斤的小龙虾包含1-2公斤冰块),因此首重快递成本就要20元。
一般10升容积的木桶或帆布袋可盛水4~5升,放龙虾6~8千克,为了让水里有充足氧气,减少龙虾打斗导致的损耗,还需要在木桶里放一定比例的泥鳅。
水、泥鳅和小龙虾的重量比例是1:1:1,在加上高温运输龙虾时候覆盖网片上的一些冰块,以及路上5-10%的死亡率,
然而,被安全运输到目的地后,小龙虾的涨价之旅才进行到一半,接下来的环节才是小龙虾身价暴涨的开始。
蒋天利是一家高端连锁小龙虾品牌店铺的老板,做小龙虾生意20年,他每年都在和“房东”周旋。用他的线年都在给房东打工”。
蒋天利考虑过在冬天将店铺盘出去,“但冬天最火的只有火锅,而火锅店和龙虾店不是一种装修风格,得拆了装修按照火锅店的设计做“。
2015年,湖北潜江创办了小龙虾烹饪职业技能学校,这也宣告了烧虾师傅正式成为一门职业,月薪从5000到1万元不等。
但这时候,市场也开始拥挤——大量的小龙虾店铺涌出,仅2018年,线万余家,其中不乏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而且不能只开一个平台”,蒋天利的虾店作为连锁品牌,得处处能搜到,主流的饿了么、美团、大众点评都要入驻。
2013年,在武汉读书的李思思,第一次吃小龙虾的时候,室友四个人花88块钱吃的很开心。量足的龙虾,配上饮料,一个热闹的晚上就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