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龙虾有什么特别?

  谢邀,本人虽是盱眙人,但不是龙虾从业人员,就我这些年的吃虾经验来答一下,如有偏颇,共同探讨。

  我看不见得是做的好,现在老百姓最喜欢的还是十三香口味的,而这个也是“全国使用最多的口味”,现在驰名全国的小龙虾还有湖南长沙口味虾,四川(北京)的麻(辣)小(龙虾),盱眙龙虾的十三香口味跟他们做法相差无几,只是不同地方为了迎合地方口味,辅料稍有不同。

  而且盱眙人自己“研发”的所谓的蒜泥、盐水、椒盐、冰镇等做法,除了蒜泥还算稍微有一点市场之外,别的都是凑数的噱头,喜欢吃的人很少,所以盱眙人做的好吃而打出盱眙龙虾的名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再说品种上有无区别。我不是生物学家,但是就我看来,没什么特别,都是细分的克氏原螯虾。要说是盱眙的特色山水养殖的好,我看也不见得。同样产小龙虾的湖南(长沙)、湖北(潜江)、四川的山水环境都好过盱眙,所以,就品种论也是站不住脚的。

  没有记错的线年前后开始做“盱眙龙虾”品牌的。我知道一个没有考证过的掌故,当时盱眙旅游局某副局长有个朋友,也是盱眙本地人,在某一线城市做文化品牌策划推广工作,旗下也有一个规模不小的公司,两方一拍即合,就开始做起这个“盱眙龙虾”这个品牌了。

  县政府推广盱眙龙虾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坚持不懈(坚持不懈,坚持不懈,说三遍)地在每年夏天(6月)的办“龙虾节”了。

  在当下的中国,每任领导都想做出具有鲜明的个人标签的政绩,地方上新官上任,否掉前任的政绩推广具有自己特色的项目的新闻比比皆是。

  虽然盱眙地方政府(领导)虽然令人诟病的地方不少,但是最近几届政府能持续推广“盱眙龙虾”,尤其是名声还没有打响的头几年,顶着压力(“【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盱眙县:谁为“龙虾节”买单”等),很是难能可贵。

  王友富、郑宁、蔡敦成、李森等在盱眙主政(过)的人,虽然有些已经退休,有些已经落马入狱,但是他们能坚持推广盱眙龙虾,没去折腾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个被点赞。当然,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的肯定存在经济问题,但是这不是本文讨论的对象。

  每年龙虾节,地方政府邀请各路名人过来“炒作”推广。赵本山、阎维文、费玉清、、刘若英、萧亚轩、许戈辉、王宝强......这些年过来说“盱眙龙虾好吃”的大腕不胜枚举。

  以前龙虾没有人吃,为什么,烧不好。自从盱眙人发明了十三香和小龙虾搭配嗯味道真不错,至于网上说的不卫生其实也没必要担心,由于地沟里的龙虾都被捕绝种了,你也吃不到了,现在养殖龙虾还挺干净的。但是我发现大多数商家烧之前都不会刷,毕竟壳上还很脏的,因为一个一个刷太费工,所以大多不刷。这个大家也都默认了。

  盱眙县就是一个县,能产多少虾,去盱眙吃虾不一定是盱眙虾,像苏州这样的城市一天就消耗120吨龙虾,多么可怕的数字。盱眙产的龙虾真的不够吃,那么盱眙龙虾有什么特别?

  盱眙有山有水生态还是比较好的,产的虾子当然好了,周边城市其他地方也有不错的,湖北产的红虾就不如盱眙龙虾好吃,除了虾子本身最重要的还是调料。盱眙十三香不是王守义十三香,那种十三香烧不出来的。虾子好不好吃关键在于调料,像重庆的火锅底料一样的重要,现在有些商家为了提高利润会在调料里边添加一些不值钱的香料,这样味道就会大大的折扣。与其盱眙龙虾有什么特别不如说龙虾调料有什么特别更合适。

  作为江苏人吃的都是盱眙龙虾,表示在外地吃过各地方的龙虾后,觉得都没有龙虾味,尝到的只有作为辅料的味。可能是乡味根深蒂固了吧。

  因为活着的虾子,当被丢进爆油的锅里,它痛啊,浑身缩紧,大叫:“我X,疼死爹啦!”然后虾子扭动,伸展,蜷缩,抱成一团 死去,肉质紧致,QQ弹弹。

  特别的话可以说是家乡的味道吗(即打了文化战,如每年都举办的热闹的龙虾节以及具有地域品牌特色)

  在省内生活的,一说自己来自卖龙虾的地方,立马别人就脱口而出盱眙的!毕竟盱眙只是苏北一个小县城,能靠龙虾出名也实之不易。大话不敢说,苏北的县城大多是无名的,但盱眙却靠龙虾红遍省内。省会南京禄口机场的江苏特产店里盱眙龙虾礼盒总是摆在门口,红通通的包装超级显目。

  在省外生活,偶尔也会冒出个盱眙龙虾馆,作为盱眙人看到了,那叫一个激动,虽然吃了肯定是不正宗的,因为自己在南方读书时曾经吃过一顿,上面加了许多乱七八糟的食材,花里花俏的,但那也很自豪,毕竟这是家乡的特色。

  以前很喜欢吃十三香龙虾,比较麻辣,虾吃完后,汤可以用来泡饭吃。近几年主推的蒜泥龙虾我更喜欢吃,不辣有些偏甜,肉质鲜嫩,苏南的朋友应该是更习惯蒜泥龙虾的口味。但蒜泥龙虾摆不住,比十三香容易变质。还有就是一吃虾之趣的说法: 抓、吮、掀、挑、咬、嚼、戳、抽、品、泡。至于怎么抓,抓虾的哪个部位等等一系列动作,百度文库里搜索龙虾吃法里面有一章介绍盱眙龙虾文章里有,我就不多说了。

推荐文章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