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盱眙龙虾 成就小康生活 特色标签

  记者走进江苏盱眙,龙虾高效示范区、龙虾养殖基地、龙虾小镇、龙虾城、龙虾广场、龙虾大厦、龙虾博物馆、龙虾酒店、龙虾排档……“龙虾元素”在这里随处可见。

  “我们凭着一股敢为人先的闯劲和韧劲,一路砥砺前行,把小龙虾做出大文章、创成新传奇,盱眙龙虾红遍国内、享誉世界。”在今年的盱眙龙虾开捕仪式暨第二十届中国·盱眙国际龙虾节开幕式上,淮安市市委、盱眙县委梁三元自豪地向线上线下的海内外宾朋介绍着盱眙龙虾。

  随同记者采访的人民银行盱眙县支行行长袁永红表示,江苏每卖出10只虾,就有5只来自盱眙。“盱眙龙虾”已成为红遍全国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当地村民小康生活的“特色标签”。

  “登高望远、远瞩”是盱眙的寓意。盱眙地处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最南端,毗邻省会南京,是第一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是吴承恩笔下的“人间仙境若蓬瀛”、米芾诗中的“且看东南第一山”。

  上世纪90年代,龙虾仅仅是一道名不见经传的草根菜品,食用方法也是简单的水煮拌酱醋。聪明的盱眙人站得高、看得远,在改革的春风中大胆创新,利用漫山遍野的八角、花椒、甘草等30多种保健养生中草药材,尝试将“三白两多”(腹白、腮白、肉白,黄多、肉多)的盱眙龙虾烧制出了“十三香龙虾”,成为一道屡食不厌、风味独特的经典美食。

  盱眙龙虾在盘大做活中,始终坚持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由最初的“捕捞+餐饮”,延伸为从龙虾养殖、流通到美食烹饪,从传统的加工出口到高附加值提取,构建从龙虾调料原料种养殖到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的“三链重构”。2019年盱眙龙虾产业经济总产值达150亿元,惠及三产的比例分别达到30.6%、19.3%和50.1%。目前,全县龙虾养殖面积已达83.5万亩,其中池塘养殖17万亩,“虾稻共生”66.5万亩,年产龙虾8万吨,年交易量12万吨;全县从事龙虾生产、加工、运输、销售人员达10万余人,县内开设龙虾品牌店1500多家,全国先后开设加盟店2000多家,直接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年平均增长9.3%。

  盱眙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自2000年开始,盱眙人就自发开展小龙虾人工养殖,当时的规模不足百亩,随着盱眙龙虾节的举办,且届届攀新高,从县城到省城,从长三角到珠三角,再到北京、香港,直至走出国门,小龙虾掀起了风靡全球的“红色风暴”。现在,“盱眙龙虾”品牌价值高达203.92亿元。

  记者在泗州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访时了解到,该公司原先只是十几人的小作坊,自2004年开始从事龙虾加工,现已发展成占地近20亩、建筑面积13000平米、拥有近200员工、两条年加工3000吨的龙虾生产线,主要从事速冻龙虾加工销售及调味料研发销售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已在上海股交中心Q板挂牌。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盱眙农商行给予企业近2000万元的支持,他们才有了发展的底气,才敢再投资500万元兴建红胖胖龙虾工坊盱眙旗舰店,建成盱眙首家大型露天演艺龙虾广场。该公司现与阿里自营、淘宝、天猫、京东商城、顺丰优选等电商平台合作,将速冻龙虾、调味料、莲藕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今年疫情期间,盱眙农商行线上线下齐发,开通“绿色通道”,确保该公司信贷供给不受影响。在盱眙农商行的支持下,1至5月份该公司已实现业务收入2600万元,保证了员工正常稳定就业。

  袁永红告诉记者,为有效支持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民银行盱眙县支行更是主动作为,着力谋划突破,协助编制了金融支持龙虾产业规划以及支持名录,专门开展了小微“三农”金融服务示范行创建活动,组织14家银行分三个片区,深入厂头、田头、塘头“送政策、送知识、送资金、送服务”,同时以开展“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为抓手,依托“盱眙龙虾”“盱眙龙虾香米”等知名品牌,推行“商标品牌+经营权”“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等新型信贷融资模式服务,大力支持“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文旅+度假”新型经营主体。

  作为信贷支农主力军的盱眙农商行,不断编织龙虾“帮扶网”,适时推出“虾稻致富贷、都梁e贷、扶贫、土地经营权抵押贷、电商贷、粮农增收贷”等产品,为龙虾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今年该行已累放4.32亿元,帮扶2400余户。

  盱眙恒大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朝文,就是盱眙农商行帮扶受益者之一。王朝文可谓盱眙龙虾界的名人,十几年前他看到许多村民都通过养龙虾致富,他便转而念起了“虾经”,如今他的合作社已吸纳养殖户263户,龙虾养殖面积已扩展到2100亩,年产龙虾500吨,产值1000多万元。王朝文感慨地说:“自己能有今天,是农商行一路支持的结果。从养殖之初,我从农商行10万元起家,到现在20万元,自己每一次的发展都离不开农商行的支持。还记得2003年因为发洪水我血本无归,在关键时刻农商行没有收贷,而是雪中送炭,又对我发放10万元,帮助我走出了困境。”

  “通过我们的信贷扶持,要让更多人走上龙虾致富道路,让一只虾、一袋米成为富民增收的新路径。”盱眙农商行董事长陈雷告诉记者,为支持小龙虾点亮“夜经济”,盱眙农商行率先吹响复工复市先锋号,第一时间推出最高额度100万元、授信期限3年、循环使用的“电商贷”。

  人民银行盱眙县支行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截至5月末,盱眙全县累放投放涉及龙虾产业77亿元,帮扶市场主体近1800家,全县涉虾产业类余额占比近33%。信贷支持建成明祖陵伏湖片、鲍集片等万亩龙虾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4个,发展千亩龙虾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20多个,累计投放4.4亿元。

  一只小龙虾,让盱眙名满天下。如今的“盱眙龙虾米”成为盱眙又一高颜值新品牌。在当地金融机构的全力支持下,该县“虾稻共生”新型种养模式实现了提质扩面增效,亩均纯利润达6500元,远远高于传统种植业的收益。

  记者从盱眙县农村农业局获悉,从2017年开始,盱眙县政府每年设立龙虾养殖基金1000万元,对“虾稻共生”种养殖大户、300亩以上流转户以奖代补,同时把发展虾稻共生和土地流转、农户调田并田、按户连片种养结合起来,进行统一规划种养区建设,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种养。目前,已发展98个规模达500亩以上的连片虾稻共生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流转土地12.8万亩,带动2623户农户平均年增收2.6万元。

  “没有小龙虾,我就不会有今天”。明祖陵村的大明生态家庭农场主孙涛感触很深。2017年,他承包350亩农田,通过农地抵押获得50万元,改变传统麦稻轮种方式,开始“虾稻共生”,平均亩产龙虾产值4200元、水稻1400元,较常规的“一麦一稻”净增加超过3300元,成为当地的创业典型,其事例还被《人民日报》“点赞”。

  “如今,盱眙龙虾名头大、品牌响、口碑好。未来,我们更要接力奔跑,向品牌国际化、产业多元化、营销高端化转型。这是我们盱眙人的追求,更是我们的‘美丽盱眙梦’。”江苏省盱眙龙虾协会会长芮士光对前景充满信心。围绕一只虾、深挖一条产业,“盱眙龙虾”正奋力书写着百万盱眙人共享小康生活的精彩画卷。

推荐文章
广告